褚坚 | 六 瓯 赋

摘要:六瓯即瓯江、瓯窑、瓯塑、瓯绣、瓯柑、瓯馐等。为了适应现代读者,六瓯赋均采用新韵。

六 瓯 赋[1]

作者 褚坚

浙江温州古为瓯地,亦曰:“东瓯”,唐时始称温州,简称“瓯”。居东海一隅,与内地山水相隔。历史悠久,酝酿独特的瓯文化。故以六瓯作赋:

1-瓯 江 赋[2]

八百里瓯江,滔滔不息,横亘广袤浙南;三千尺倾泄[3],滚滚激流,浩荡奔腾东海。五百万亩流域,滋润浙江大地;逾千万年洗礼,造就瓯越华彩。旧称永宁江、永嘉江、温江,乃浙江第二大江也。上源龙泉,名曰“龙泉溪”;中经丽水,名曰:“大溪”;下入温州,名曰:“瓯江”;东归东海,统称瓯江也。

纵观瓯江,碧水萦回,宛青丝罗带,维系山海;横望浙南,秀峰翠林,若壮美画卷,点缀江南。处处惊涛,上游之腾跃,令人惊叹;款款表景,中游之宁谧,引人向往;滔滔江流,下游之壮美,使人激荡;浩浩滔天,入海之奔腾,激人胸膛。雄哉!

登洞宫山,探瓯江源头;涉龙泉溪,究清水激流。惊!气势磅礴,奇瀑直泻之奔;骇!烟雾蒸腾,山峦起伏之雄绣。山伏江亘,危岑晓岚,深壑浓雾,气蒸风遒[4]。突现猛兽悠行,为之惊咋;常闻灵鸟轻音,心旷神遛。奇哉!

游大溪美景,聆听涛声,恨水怪贻祸;享好溪平和,泛舟吟哦,谢段公除害[5]。立通济堰,惊前贤之智慧;游丽水市,叹瓯江之青睐。渔家撒网,江上帆影点点;清泠激濑,水中赪鳞悠彩。夹岸森茂山翠,孤墅林下,院前雅客,茶香徐来。惬哉!

瓯江下游,卧温州而引楠溪,入东海而蓄三垟。怀山水诗祖,意蕴无穷;观瓯江入海,宽光心暢。遥想当年,谢公溯江而上,吟诵名篇;回望当今,高贤驻足两岸,展望理想。江中四岛,名胜咸集;文化渊远,好景尽赏。江心孤屿,诗之岛,唐宋名篇;千年六刹,佛之屿,皇家道场。宋高宗南渡,岛中驻跸,保一片江山;谢临川吟哦,唐诗之路,山水诗之源。文公正气,罄家财而招勤王兵,留一片丹心;王氏大义,筹民资而筑永昌堡,佑一方平安。壮哉!

一方水土,蕴一方文化;一带水系,造万般峻俏。俗土与风雅相沁,水火之契,造就青瓷、瓯窑;自然与智慧相协,天地之合,练就宝剑、石雕。瓯江人傍水而居,汇百流之禀性,亲异族敬祖宗;山海阻隔,无外风之杂性,尚气节崇英豪。民风淳朴,民俗多姿,耕读传承,节俭朴肴。自然异彩,雁荡仙都;风情缤纷,畲寨廊桥。

历史渊远,好川文化,上古文明,人文遗产。温州市、丽水市,底蕴厚积,历史文化名城;南明山、石门洞,摩崖题刻,全国重点文保。永嘉岩头、景宁鹤溪、松阳西屏,中国历史文化名镇;庆元大济、龙泉下樟、莲都西溪、岩坦屿北,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美哉!

农之命脉,商之通衢。城临江而繁华,人因江而汇聚。

嗟乎!温处因江而奇美,成就山水诗之路;瓯越因水而富饶,造就海丝路之埠[6]。

2-瓯 窑 赋[7]

温州古称“瓯”,“瓯”字从“瓦”,瓯人善制陶瓷器也。西晋杜毓《荈赋》载:“器择陶拣,出自东瓯”,瓯窑乃中国最早有文献可考之历史名窑也。

滔滔瓯江,孕育一方水土,造就万种风物;滚滚洪流,酝酿灿烂文化,凝练瓯窑风华。洄史而叹,新石器时代,瓯人临水而居,烧制陶器;观今而欣,新科技当代,温州溯史而复,重开瓯窑。

瓯瓷虽民器然载史无穷,或率性而古朴洗练。夏商时期,始制硬陶黑釉,可见印纹;六朝瓯窑,成就缥瓷褐彩,堪称“双绝”。唐代五代,延续和创新,媲美“秘色”;北宋南宋,器形与纹饰,远销海外。宋后缘于它窑兴盛而落,而今由于瓯窑器美而起。

瓯先民化瘢疵为珍奇,褐彩缘于坯料杂铁成褐色瑕疵,成于瓯人智慧而载誉华夏。开陶瓷彩绘之先河,留瓯窑历史之荣光。 晋代《笙赋》载:“披黄苞以授甘,倾缥瓷以酌醽”。瓯窑以缥瓷釉美而闻名遐迩,以胎细器雅而扬名千载。

历经六千沧桑,遗存寥落;幸得雅士珍藏,历史重光。商代原始黑瓷,形制独特,古拙敦厚;西周原始青瓷,拉坯痕迹,釉光滋润。唐代青釉褐彩胎灰,釉深淡有别,润泽生光,落款叙史,器形考究;宋时商业瓷业并举,釉彩淡雅晶莹,器形完美,纹饰精练,远销海外。

瓯居海中,东瓯先民沿水卜居六千余年;沿江择地,温州大地遍布瓯窑遗址二百多处。瓯风遗韵,令吾陶醉;珍藏丰沛,引人叹观。

瓯瓷乃天地之合,智慧与自然结晶;瓯窑是水火之契,俗土与风雅相融。

嗟乎!抚瓯瓷而叹先民慧智,观瓯窑而恋温州大地。

3-瓯塑赋[8]

戊戌初冬,登非遗馆,欣赏瓯塑,目欣心悦,艺术感染,遂作赋曰:

瓯塑乃温州传统艺术,盛行瓯江两岸,容聚瓯民趣意。内涵瓯越文化,蕴藏中国漆艺。历史悠久,盛名华夷[9] 。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明清发展,当代兴起。

温州空气湿润,得天独厚,漆不入阴,自然工艺。工艺纷繁,“隐起措金”、“隐起措漆”、“隐起措”, 俗称“堆塑”矣。 承泥塑师漆艺,技法巧妙,色彩绚丽;融雕塑汲绘画,气韵空灵,图美立体。高低浮雕,融西方构图,学油画光色;纳光纳阴,承传统雕刻,依国画原理。

古老瓯塑,大放异彩;名品叠出,大师云集。色彩丰满,质感逼真,永久保存,名声鹊起。师艺徒扬,传承有序。大师谢新宝,发明现代塑技,贡献秘方;大匠谢香如,公开油泥技艺,载入典藉[10]。

千年瓯塑艺术,列浙江“三雕一塑”;东方“立体油画”,誉温州“四瓯”之一。 属非物质文化,入国家级非遗。

瓯塑美化堂宇,装饰民居;点缀家具,扮靓生活。名扬国际,海上丝路之精品;艺臻千年,历史传统之开拓。精艺传承,后继有能人;国际交流,展览四十国。

一代宗师叶曼济,创作精品为国礼[11]。《西湖天下景》,机场总统厅展壁[12] ;《西湖全景图》,人民大会堂献艺。《和平之春》,中南海表意;《军农画卷》,国防部添契。

嗟乎!瓯塑乃温州独艺,瓯越传奇,华夏精技,国之珍艺也。

4-瓯绣赋[13]

温州地处沿海,历史名城,文风昌盛,人才荟萃。百工之乡,蚕桑之地,书画名城,瓯绣源地。附人之杰,骚人墨客咸聚;得地之灵,商人巨贾云集。

瓯绣乃温州刺绣,因温州古称东瓯,故曰“瓯绣”。源于古瓯民间,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,华于当代。

瓯绣灿烂,籍温州传统滋润;温州华彩,融华夏文化涵养。题材广泛,内函丰富,构图出新,奇思妙想。古今人物,神仙佛老,博古书法,戏曲典故,飞禽走兽,山水风光,花草虫鱼,鸟语花香。地域特色,汲瓯越文化;人文精萃,展中华渊远。

薪火相传,师徒口传心授;历史积淀,家传身教手演。几经兴衰,风雨兼程,温州精神,千年传承[14]。针法独特[15],平侧施滚、断稀放射、斜咬斜隔、层层打子、乱针与垫,通常十四法;风格独异,水墨彩墨、装饰书法,课徒授艺,平齐匀密,净光与巧,故有七字诀[16]。瓯绣名家辈出,巧手妙心,以针为笔,以线为墨,以布为纸,针线传情,瓯绣表意。著名画家苏昧朔,精诗书画,融入国画,添彩瓯绣;瓯绣名家周悦林,工红楼梦,深注灵气,声名鹊起[17]。瓯绣名宿张国民,力挽危局,画图明志[18],开创新气。

享“四瓯”之誉,列国家级非物文遗名录[19];称“五绣”之一,入浙江省重点保护工艺[20]。身贵国品,刘主席赠礼[21];馈赠贵宾,美总统心仪[22]。入国家展示台,获奖无数;登国际博览会,赞叹声起。

瓯绣,民族工艺,尽显瓯人之情趣;国家瑰宝,彰宣瓯越之灵气。

5-瓯馐赋[23]

瓯居海中,先民依海而卜居,采摘渔猎而求生。器出东瓯,古民制瓯而烹饈,养蓄农耕而传承。

《史记》载,楚越之地,果蔬赢蛤,饭稻羹鱼。秉大海之腴润,维万年之生息;依山峦之富庶,繁千代之延续。漂茫茫大海,猎灵灵鲜品;攀座座危岑,狩款款禽鹿。

春夏秋冬,四季食材无缺;寒来暑往,时令风味俱全。赞瓯馐之味丰,食材广采博纳;惊瓯民之慧智,烹饪独到浩繁。春有鲳鱼,肉厚坚实,食之味佳,益气养内;夏产水孱,软如豆腐,入口即化,生津润肺;秋捕梭蟹,膏黄肉白,鲜香无比,补骨添髓;冬网黄鱼,肉细体肥,海中珍品,暖中益胃。

瓯馐风味,取于海而辅于山野;传承有序,成于宋而名于当今。以海鲜为特,口味清新;以刀工见奇,色形俱精。蒸煮烹法,简约简单。轻油轻芡,薄而清淡。五味鲜芳,珍馐美馔。三丝敲鱼,锦绣鱼丝,蟹粉鱼刺,芙蓉蝤蛑,凤尾敲虾,蒜子鱼皮,鱼羹鱼丸。

瓯馐特色,声名远传。四十六款瓯馐名品,荣登《中国菜谱》之篇;二百四十道源于宋,幸列浙江非遗之典。求本色而守璞,体现瓯越之淳朴;寻本味而归真,追求浙闽之本原。鲜香飘袅,海错珍馐,鱼蚌螺蛤,令人垂涎矣!

海品新鲜,山珍亦佳。咸菜全鸡,原汁原味;笋干扣肉,酥而不腻;牛肉萝卜,荤素清雅。名点小吃,样样挠挑味蕾;欧派菜雕,款款吸吮眼球。

地资吾厚矣,海滋吾润矣。

嗟乎!莅瓯地而品馐,居温州而何求?

6-瓯 柑 赋[24]

东瓯故地,温润之州。民康物阜,名果繁多。以瓯为名,唯瓯柑也。

华夏珍果,遐迩闻名。列朝皇家贡品,贯唐元明清。绿色营养,北京“亚运”专用水果;温州特产,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瓯柑根植瓯地,可溯二千四百年。“柑”音谐“官”,正契中华传统文化;帝王青睐,御用正月十五“传柑”。

宋忠烈之后,太守韩彦直,编著《永嘉橘录》[25]三卷,世界最早柑橘专著[26];今科技之星,乡间躬耕者,培植中国瓯柑之乡,温州最优地产名目。史载以平阳泥山[27]、鹿城近郊[28]为最;今植以瓯海三垟、泽雅、梧田为著。鹿城七都,龙湾状元,瑞安乐清,均有散布。

古诗有云,“有林皆橘树,无水不荷花”。昔遍植瓯地,远销京师。谷雨前后[29],素花飘香,正合幽人心怀;硕果离离,瓯柑润津,恰消冬季燥气[30]。果形端正,泽腊肤理。色橙而皮厚,底平蒂高;味甘而微苦,化渣汁醴。清甘微酸,风味浓郁,品啖益体,回味神怡。果耐贮藏,越冬抵黄,色泽犹新,苦味渐消,酸甜可口,果中之极。药食同源,健康益体。良药异果,祛热降火治喉炎之疗效;,食疗珍品,端午瓯柑似羚羊之传奇。

瓯柑酸苦甜,正切人生三味。

品瓯柑,品人生也!

王亦存 / 书 / 六瓯赋

作者: 褚坚 / 中国诗赋协会会员

 


[1] 六瓯即瓯江、瓯窑、瓯塑、瓯绣、瓯柑、瓯馐等。为了适应现代读者,六瓯赋均采用新韵。

[2] 参考文献 《八百里瓯江》等。

[3] 瓯江落差1000米。

[4] “风遒”语出:南宋鲍照《上浔阳还都道中》,意为:强劲、有力。

[5] 传说唐大中年间,大溪滩多水急,水怪作恶,贻害百姓。处州刺史驱逐溪中水怪,易名“好溪”。

[6] 《八百里瓯江》载:瓯江是重要的浙西南水上交通要道,曾是海上丝绸之路、特别是海上瓷器之路的重要节点。

[7] 本文参考文献,《瓯窑风度》、《说瓯》、《瓯风遗韵》等。

[8] 本文参考文献,鹿城区政协编《瓯风越韵》、周锦云著《温州瓯塑艺术》(西泠出版社)和陈均贤著《瓯塑大师陈新宝》(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)。

[9] 指中国和外国。语出《晋书.元帝纪》:“天地之际既美,华夷之情允洽”。

[10] 谢新宝的彩色油坭塑技艺则由传承人谢香如和谢巧姆向社会公开,并于1959年为北京大会堂创作瓯塑大型插屏《和平之春》和《雁荡山》,载入《中国当代美术》一书,同年油坭塑被温州市政府定名为“瓯塑”。

[11] 《飞天图》作为国礼,由周恩来总理赠送美国尼克松总统。

[12] 《西湖天下图》装挂G20杭州峰会萧山国际机场新航机楼总统厅。

[13] 本文参考,《欧风遗韵》和《说瓯》等相关文章撰写。

[14] 据瑞安鲜岩寺慧光塔出土的“三方绣经袱”考证,年代为北宋景祐元年至庆历三年(1034——1043),至今已有 千年历史。

[15] 瓯绣通常针法有平针、侧针、施针、滚针、断针、稀针、放射针、斜咬针、斜隔针、层层针、打子针、垫针、乱针等通常十四法,演变出几十种针法。

[16] 瓯绣课徒授艺时,相传有:“平、齐、匀、密、净、光、巧”七字诀。

[17] 周悦林老先生瓯绣作品《红楼十二金钗》、《刘姥姥游大观园图》,轰动海内外,使瓯绣名声鹊起。

[18] 张国民老先生面对上世纪末瓯绣衰落、人散艺绝的局面,虽退休而心急如焚,信手画一白头翁衔花图,道出无奈而又不屈的内心。通过他努力,又使瓯绣重放荣光。

[19] 2008年,瓯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[20] 2001年,瓯绣被列为浙江省首批重点保护的工艺美术艺种之一。

[21] 《月夜琴韵》被选为国家礼品,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出访印度尼西亚的馈赠礼品。

[22] 1972年,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,瓯绣《白鸟图》被选为国家礼品赠与贵宾。

[23] 本文参考文献 《瓯绣》等。

[24] 本文参考文献 《瓯柑》,林显荣编著,中国林业出版社。

[25] 南宋淳熙五年,温州太守韩彦直所撰写的世界首部专著《桔录》中记述的海红即为现今的瓯柑。

[26] 《瓯柑》,林显荣编著,中国林业出版社。

[27] 《瓯柑》载:“温江异果,惟有泥山最”句。今苍南宜山。

[28] 温州鹿城区水心、南塘等地。

[29] 温州瓯柑一般在谷雨前后5天开花。

[30] 燥气:干燥之气。语出《素问.气交变大论》:岁金太过,燥气流行,肝木受邪。

责任编辑:UCOO


【版权声明】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游库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792615979@qq.com 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关注游库